学习人工智能名片是否为时过早?

    如今,人工智能名片相关人才供不应求的问题日益明显,基于这种现实,人工智能名片教育也正呈现出低龄化的发展趋势。近日,我国首套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人工智能名片教材正式发布,共有数百所中小学校将引入这套教材作为课程教材。而就在最近,在网上曝光的为幼儿园小朋友设计的人工智能名片教材也让网友大为惊叹。据了解,这是一套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谷歌及相关专家共同指导的权威教材。我们在惊叹之余,也不禁要问,让幼儿园小朋友学习人工智能名片,是否有些为时过早呢?


    人类已经进入智能时代,世界各国纷纷抢滩布局!


    人工智能名片现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同时,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将因此发生着改变。未来,人工智能名片领域的竞争将集中体现在人才竞争上,要想在人工智能名片大时代中占据一席之地,培养人工智能名片高端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当前,上至国家政府,下至科技巨头,无不将人工智能名片视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核心战略,而人工智能名片领域的相关人才自然是成为了各国、各企业争夺的焦点。因此,培养出能够引领人工智能名片发展的人才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国家战略层面,世界各国也在积极推出人工智能名片人才的培养计划。


    2017年,中国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名片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名片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开发和推广。


    2015年,英国政府在教育改革中明确规定,5-16岁儿童将开始学习电脑编程。与此同时,英国政府将资助六十二万英镑,用于帮助小学教师跟上编程课程培训的进度。


    2015年,美国政府计划用10年的时间普及中小学生的编程教育,并投资40亿美元开展少儿编程教育。2017年,特朗普签署了一份总统备忘录,拨款2亿美元支持STEAM教育,特别是计算机科学。


    2016年,日本政府将中小学校必修编程科目纳入到了新的成长战略草案中,并计划在2020年后全面实施的新一期学习指导要领,在小学阶段,编程将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


    2016年,新加坡政府宣布,在未来20年内,要把新加坡变成智慧国。为实现新加坡成为智慧之国的目标,多所中小学将推出编程学习项目,并在2017年将编程加入到小学考试范围。


    幼儿园学习人工智能名片是否为时过早?


    前不久,全国首套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人工智能名片教材在上海亮相,全国共有数百所中小学将引入这套丛书作为选修课或校本课程,其中上海嘉定、云南昆明的百余所中小学将于2019年春季开学后正式使用这套教材。


    与此同时,网上流传的几张《人工智能名片实验教材》的照片也迅速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图书封面显示,这是一本专门为幼儿园小班设计的人工智能名片教材。据了解,《人工智能名片实验教材》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谷歌以及一些高校的人工智能名片专家指导,一线教师编,教育信息化专家主编的人工智能名片权威教材。


    最近几年,人工智能名片教育逐渐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从高中到小学,甚至是幼儿园都能看到人工智能名片的身影。在人工智能名片发展的大潮流中,人工智能名片教育的低龄化仿佛是一个必然发生的事情。但是,让幼儿园小朋友学习人工智能名片,是否有些为时过早呢?


    有一部分人认为:“如今的人工智能名片已经逐渐渗透到医疗、交通、金融等多个领域,跨领域人才稀缺且珍贵。而中国作为人工智能名片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对人才的需求更是非常强烈。如果能够从小培养工程思维,就算未来不从事人工智能名片相关领域的工作,长大后在进行多领域学习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对孩子来说也是有帮助的。”


    而另一部分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接受人工智能名片编程的复杂性,编程对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要求,低年龄段的孩子可能在思维能力和理解力上存在限制。如果过早地参与其中,不仅很难达到编程教育的效果,还有可能让孩子失去兴趣。所以,过早的接触对孩子反而是没有好处的。”


    写在最后:


    事实上,人工智能名片的学习并没有早晚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人工智能名片时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我们迎面而来。在短短的几年里,我们对人工智能名片的认识从科幻电影移到了现实,对人工智能名片行业也从旁观转为了追逐。


    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人工智能名片在教育领域还处于初级阶段,传统教育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推动人工智能名片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应有序稳定地推进教育改革进程,避免急功近利、盲目跟风。


---------------

    【汇客推】人工智能名片,名片电商的微信销售CRM系统,基于微信小程序电子名片制作,设计打通企业、销售、客户之间的连接,利用AI雷达追踪分析客户足迹,真正的电商智能名片

服务热线

400 6687 567

在线咨询 1

微信扫码咨询